人間四月天
風清氣爽景明
嫩綠的葉子在春風中搖曳
火紅的木棉映襯著一棟棟民國建筑……
《嶺南近現代優秀建筑1911—1949 / 廣州》
正式出版啦?。?!
《嶺南近現代優秀建筑1911—1949 / 廣州》一書由廣州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委員會與廣州市嶺南建筑研究中心共同編撰,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編輯出版,石安海先生為本書作序。本書是2010年出版的《嶺南近現代優秀建筑1949—1990》(石安海 林兆璋主編)的姐妹篇,是嶺南近現代建筑系列叢書的前溯。讓我們先一睹芳容吧:
顏值高
本書沿襲上卷12開的版式,取清灰色調,猶如在民國建筑中的水刷石材質,清冷高雅中泛點點星光,寓意嶺南建筑星空。采用燙印工藝,以民國時期廣州兩座代表性建筑——愛群大廈與海珠橋的剪影圖案為構圖元素。整體版式風格簡約,雅致美觀。
民國范
本書是對1911—1949年間建成的、以廣州地區為代表的嶺南優秀建筑實例的介紹和評述。共收錄了行政、商業、文教、醫院、宗教、紀念、居住、工業、市政及租界共10類建筑;匯集了粵海關舊址、市府合署樓舊址、南方大廈、愛群大酒店、市立中山圖書館舊址、國立中山大學石牌舊址建筑群、孫逸仙紀念醫院、基督教光孝堂、中山紀念堂、海珠橋等67個建筑案例,每個案例均對其相關的建設背景、建筑師信息、建筑技術等作簡要說明。全書收錄了近800張圖片,既有珍貴的歷史照片、檔案地圖,也有我們精心繪制的技術圖紙。全書共計13萬余字,充分展現了民國時期廣州地區的建筑輝煌,是一本真實生動再現民國時期廣州經濟社會發展和兼容開放、精彩紛呈的嶺南建筑成就的精品之作。
以下為本書內容節選:
《嶺南近現代優秀建筑1911—1949/廣州》目錄
《嶺南近現代優秀建筑1911—1949/廣州》緒論內容節選
“1911——1949年間,嶺南建筑發展處于地方性與現代性的探索歷程中,表現出激烈劇變的時代特征,大致可分為官方推動與民間探索兩方面。官方推動為主流,體現了官方意識形態,與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在官方主動倡導、精英建筑師的共同推進下,官方建筑形制主要表現出西式與中式兩種樣式。除官方推動之外,民間探索也是該時期影響嶺南建筑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嶺南民間建筑工匠自發地將西方建筑文化與嶺南傳統建筑文化結合起來,構成了獨特的中西交融建筑形態,這類建筑廣泛分布于嶺南各個市鎮及鄉村中,成為嶺南建筑風貌的最主要體現。在廣州地區,官方推動與民間探索兩方面建筑活動尤為突出,共同交織成特色鮮明且異彩紛呈的建筑風貌,成為該時代條件下嶺南建筑發展體系的典型代表,并影響至全國?!?/span>
《嶺南近現代優秀建筑1911—1949/廣州》建筑案例內容節選
《嶺南近現代優秀建筑1911—1949 / 廣州》全書脈絡清晰,案例充分,圖文并茂,資料詳實,力求為廣大讀者開啟一扇了解該時期廣州城市建筑發展概覽的窗口,具有一定的專業性、研究性和通俗性。留住歷史風貌建筑才能留住城市的文化和內涵,一棟建筑物有人氣,才有生命,它的歷史文化價值才會不斷延續。嶺南大地上優秀的建筑數不勝數,可知道這些建筑是哪些建筑師建造的?可知道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嶺南近現代優秀建筑1911—1949 / 廣州》帶您開啟嶺南近現代優秀建筑之旅!
《嶺南近現代優秀建筑1911—1949/廣州》將會陸續進駐各大建筑書店、購書中心。目前可在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進行購買,還可通過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微店進行網購(長按下方識別二維碼),近期網購會有優惠哦~~
網購請長按識別二維碼
Copyright ? 2016 廣州市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09137434號
技術支持:廣州三五互聯